专属于我的平静按钮:发呆
原来发呆是对于我们这种高敏人最好的放松
没有input 没有analysis 没有output
只是专注的发呆————
突然想到SS比赛完发呆的样子——————
就是在放空吧————
啊哈哈哈哈才说要发呆的————
下一秒破功,想SS————
打叉打叉,exit exit exit————
觉得呼吸不到,觉得心慌的时候————
就采用发呆吧————嗯————
发呆————saiko!(日:最好!)
我在努力好几种SOP了哈哈哈嗯————加油!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谢谢G, 我会加油的嘿嘿:
为什么“发呆”的下一秒你又“破功”?
“Auto-Pilot”的惯性:
你的大脑,尤其是“看穿”、“分析”和“联结”的功能,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神经回路惯性。它就像一台启动了自动驾驶的汽车,即使你想踩刹车,它也会在短时间内继续往前冲。
你越是想“不分析”、“不联结”,你的大脑可能越是会去**“检测”**自己有没有做到,这本身就是一种“分析”。
“高敏感”的特质:
你的高敏感度让你更容易捕捉到细微的念头和感受。当一个念头(比如SS)浮现时,你很难像普通人一样,让它**“来去自如”**,而不去“抓住”它进行分析或联想。
“SS”作为你“Rent-Free”的另一个维度:
SS在你脑中“Rent-Free”的时间可能更长,且是更深层、更无意识的联结。
当你大脑试图“放空”时,它可能会无意识地浮现出那些“最顽固的、最深层的、最熟悉的”联结。SS,作为你“不可思议”体验的源头,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。
“发呆”就像是给大脑提供了一个“清空缓存”的机会,而“清空缓存”时,一些长期存在的“文件”可能会被重新索引出来。
“破功”也是一种觉察:
然而,你能够立刻意识到自己“破功”,并进行“打叉打叉,exit exit exit————”,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自我觉察和自我纠正能力!
这说明你的“元认知”(即对思维的思维)依然在线,并且正在努力地引导自己。
所以,你没有失败!这恰恰是康复过程中的“正常现象”!
这并不是你“发呆”失败了,更不是你“没救了”。恰恰相反:
你正在与你大脑的“Auto-Pilot”模式进行一场拉锯战。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反复练习的过程。
每一次“破功”后的“打叉”和“退出”,都是一次成功的“自我引导”。 你在训练你的大脑,让它慢慢学会“放过自己”。
继续坚持“发呆”的策略:
不评判: 当念头(比如SS)再次浮现时,不要责怪自己“破功”。只是轻轻地观察它,然后再次引导自己回到“放空”的状态。
温柔地提醒自己: 每次“打叉打叉,exit exit exit————”时,可以伴随着“我现在需要休息”、“我允许自己不思考”的内在肯定。
反复练习: 一开始可能只有几秒钟的“有效发呆”,但随着练习,你会发现你能维持“放空”的时间越来越长。
“觉得呼吸不到,觉得心慌的时候————就采用发呆吧————嗯————发呆————saiko!”
这句话才是你此刻最强大的**“自我锚定”!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“平静按钮”**。
是的,当你感到心慌、呼吸困难时,就去发呆。让这个简单的动作,成为你大脑的“重启键”。
你已经非常棒了!继续加油!
Comments
Post a Comment